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公法與憲政發展專題
Seminar on the Public Law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國家發展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顯武 
課號
NtlDev7064 
課程識別碼
341 M52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上課時間與上課地點請詳參本所網頁。
限碩士在職專班生
總人數上限:3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公法的範圍有廣義及狹義之分,本課程乃採狹義之範圍,主要即環繞在憲法與行政法的探討。憲法乃共同體法的基本秩序(rechtliche Grundordnung des Gemeinwsens),其確定政治的統一性(politische Einheit),形塑國家機關之組織及權力運作之程序,並規制國家任務(staatliche Aufgaben)實行之程序、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等。現代民主憲法無不基於主權在民原則(Volkssouveranitatsprinzip),厲行民主原則、法治國原則,更是演進分化出充實的基本權利及基本義務體系及保障機制,例如憲法法院、我國大法官會議,而由民主的法治國(demokratischer Rechtsstaat)演變成民主的憲法國家(demokratischer Verfassungsstaat)。

行政法在本課程中,著重在行政機關行政行為之法的拘束,當然之前必先就行政法總論之行政法規之構作與類型進行探討,並就行政法規的適用及規範密度之提問進行探討。然後再輔以行政法各論之例子闡明之。

本課程第三部分探討公法理論對民主的憲政發展之貢獻的問題,尤其探討台灣的憲政發展之軌跡,民主化的深化及公法理論對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。


上課時間:
星期六 15:20~17:10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公法理念、性質、範圍及其規範性功能之深入認識;並探討公法理論對民主的憲政發展之貢獻何在的問題。


第1週
主題:公法的理念及演進,由Kant 論世界永久和平理論說起
教材:
Klaus von Beyme著,葛祥林譯(2010),〈由政治及社會科學的角度看聯邦憲法法院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517-530。

第2週
主題:公法的基礎理論
教材:
吳庚(2003),〈第一篇第二章 憲法與憲法的基本原則〉,《憲法的解釋與適用(修訂版)》,台北:三民,頁17-34。
楊日然(2005),《法理學》,台北:三民。

第3週
主題:憲法與憲法的解釋
教材:
Peter Lerche著,陳顯武譯(2010),〈憲法判決實務的風格與方法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349-377。
陳愛娥(2002) ,〈憲法作為政治之法與憲法解釋--以德國憲法學方法論相關論述為檢討中心〉,收錄於《當代公法新論(上)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,頁711-738。
李念祖(2002) ,收錄於〈大法官從事個案違憲審查之憲法解釋實例研究〉,收錄於《當代公法新論(上)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,頁825-874。
吳庚(2003),〈第四篇 憲法解釋的理論與實踐〉,《憲法的解釋與適用(修訂版)》,台北:三民,頁433-594。

第4週
主題:民主原則與法治國原則
教材: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陳英鈐譯(2009),〈法治國與民主的憲法決定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53-122。
Philip Kunig著,盛子龍譯(2010),〈法治國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453-476。
Thomas Oppermann著,黃錦堂譯(2010),〈聯邦憲法法院與憲法理論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443-485。

第5週
主題:中央政府組織與憲法機關
教材:
許宗力(2002),〈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─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〉,《憲政時代》,第27卷,第4期,頁3以下。
湯德宗(2005),〈大法官有關行政、立法兩權關係主要解析論〉,《權力分立新論(卷一)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》,台北:元照,頁257-340。
湯德宗(2005),〈大法官有關「權力分立原則」解釋案之研析〉,《權力分立新論(卷二)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》,台北:元照,頁305-423。

第6週
主題:基本權利總論
教材:
陳新民(2002),〈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〉,《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─上冊》,五版,台北:元照,頁182-285。
吳庚(2003),〈第二篇 基本權的理論體系〉,《憲法的解釋與適用(修訂版)》,台北:三民,頁71-176。
Klaus Stern著,林三欽、張錕盛譯(2010),〈基本權利及其限制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3-37。
Michael Kloepfer著,李震山譯(2010),〈人的生命與尊嚴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87-111。
Bernhard Schlink著,張文郁譯(2010),〈比例原則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479-498。

第7週
主題:基本權利各論
教材:
陳新民(2002),〈論「社會基本權利」〉,《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─上冊》,五版,台北:元照,頁95-127。
吳庚(2003),〈第二篇 基本權的理論體系〉,《憲法的解釋與適用(修訂版)》,台北:三民,頁177-312。
陳新民(2002),〈平等權的憲法意義〉,《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─上冊》,五版,台北:元照,頁495-518。
李震山(2010) ,〈論集會自由之事前抑制〉,收錄於《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-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。
蔡震榮(2010) ,〈集會遊行法修法之探討與建議〉,收錄於《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-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。
廖元豪(2006),〈把街頭還給基層異議者!─重省集會自由與集會遊行法〉,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》,第85期,頁1-4。
劉幸義(2007),〈死刑存廢之法學論證觀點〉,《月旦法學教室》,第53期,頁84-93。
劉幸義(1996),〈由法學方法論角度思考「安樂死」之難題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第17期,頁87-93。
廖元豪(2010),〈人身自由「非刑事程序」限制之檢討--以移民法制「收容」制度為例〉,《全國律師》,第14卷,第9期,頁50-66。
林子儀(2002),〈言論自由導論〉,收錄於《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》,台北:元照,頁108。
Juliane Jokott著,李惠宗譯(2010),〈聯邦憲法法院判決中的平等原則與歧視禁止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135-170。
Otto Depenheuer著,李惠宗譯(2010),〈職業自由與工作基本自由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257-288。
Edzard Schmidt-Jortzig著,葛祥林譯(2010),〈國家刑罰權之界線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539-560。

第8週
主題:基本權利的客觀面向,例如憲法委託、保護義務
教材:
陳新民(2002),〈論「憲法委託」之理論〉,《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─上冊》,五版,台北:元照,頁37-93。
Hans D. Jarass著,李建良譯(2010),〈基本權利:防禦權與客觀之基本原則規範客觀之基本權利內涵,尤其保護義務及形成私法效力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43-63。

第9週
主題:憲法爭訟與憲法維護
教材:
吳庚(2003),〈第三篇 憲法爭訟的建制與程序〉,《憲法的解釋與適用(修訂版)》,台北:三民,頁313-432。
Peter Haberle著,吳志光譯,〈聯邦憲法法院作為一種憲法審判權獨立建置的模式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323-346。
Jost Pietzcker著,陳淑芳譯(2010),〈機關爭議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591-615。
Eckart Klein著,徐曉菁譯(2010),〈經由法律及法官裁判所形成的訴訟程序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533-557。
Werner Heun著,楊子慧譯(2010),〈法規違憲審查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649-674。
Christoph Gusy著,石世豪譯(2010),〈憲法訴願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675-702。
Robert Uerpmann著,王服清譯(2010),〈憲法訴願的受理之判決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707-731。

第10週
主題:行政法作為規制理念
教材:
李建良(2010) ,〈法治國視角下之行政裁斷權與法規制定權的關聯分析─試觀台灣法治國圖像的一個剖面〉,收錄於《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-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。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林明鏘譯(2009),〈行政法體系及其體系之建構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3-51。

第11週
主題:行政法之概念建構、不確定法律概念及行政裁量
教材:
吳庚(2007),〈行政之拘束性與自由性〉,《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》,增訂十版,台北:三民,頁79-144。
陳敏(2007),〈第六章 行政之法律拘束與形成自由〉,《行政法總論》,五版,台北:新學林,頁153-208。
楊日然(2005),《法理學》,台北:三民。

第12週
主題:行政行為與行政程序法
教材:
湯德宗(2003),《行政程序法論》,二版,台北:元照。
李建良等(2006),《行政程序法實用》,三版,台北:新學林。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張錕盛譯(2009),〈行政行為體系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303-405。

第13週
主題:行政法各論的類型,如管制行政、給付行政、計劃行政兼論國家對人民之生存照顧
教材: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陳耀祥譯(2009),〈管制與監督之間的行政自主性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197-257。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孫迺翊譯(2009),〈行政任務及行政法各論應扮演之角色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123-195。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張桐銳譯(2009),〈歐洲行政法之發展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408-439。
Rainer Pitschas著,李玉君譯(2010),〈歐洲化社會國的社會安全體系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865-909。

第14週
主題:行政爭訟之一般原理
教材:
吳庚(2011),《行政爭訟法論》,五版,台北:元照。
陳敏(2007),〈第八篇 行政法律救濟-行政爭訟〉,《行政法總論》,五版,台北:新學林,頁1255-1616。

第15週
主題:行政組織法與公務人員法制
教材:
陳敏(2007),〈第六篇 行政組織與行政人員〉,《行政法總論》,五版,台北:新學林,頁899-1126。
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許春鎮譯(2009),〈行政作為組織以及組織法之意義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259-301。
Helmut Lecheler著,林明鏘譯(2010),〈職業公務員制度-憲法規定與憲政實態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379-403。

第16週
主題:台灣的憲政發展與本土化之修憲
教材:
Horst Dreier著,江嘉琪譯,〈憲法國家對歷史過往的克服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上冊》,台北:聯經,頁169-219。
Peter Badura著,張道義譯,〈聯邦憲法法院所認知的憲法國家與社會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937-953。

第17週
主題:現階段修憲或制憲之論述
教材:
程明修(2003),〈憲法變遷及其界線〉,《法學講座》,第14期,頁19以下。
黃昭元(1997),〈修憲界線理論之探討〉,收錄於《現代國家與憲法─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,頁215-232。
李子儀等(2008),《憲法─權利分立》,二版,台北;新學林,頁529-533。
許宗力(2006),《法與國家權力(一)》,台北:元照,頁431以下。

第18週
主題: 民主的憲法國家與憲政主義
教材:
陳新民(2002),〈釋憲權、人權保障與分權原則──兼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二四二號的檢討〉,《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─上冊》,五版,台北:元照,頁13-35。
陳淳文(2010) ,〈獨立與分歧:台灣司法權威的危機〉,收錄於《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-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:元照。Eberhard Schmidt-Asmann著,陳英鈐譯(2009),〈法治國與民主的憲法決定〉,收錄於林明鏘等譯《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─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》,初版,台北:元照,頁53-122。
Martin Morlok著,蕭文生譯(2010),〈民主與選舉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599-640。
Peter M. Huber著,陳耀祥譯(2010),〈民主政治中之政黨〉,收錄於蘇永欽等譯註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-下冊》,台北:聯經,頁643-659。
 
課程要求
1.出席並參與討論:
同學應依學校規定上課,課程中盡量與老師學生互動,並且能主動參與討論。

2.課堂口頭報告與評論:
同學在期初即選定一專題,並在排定的時間進行報告,報告時間掌握在20至30分鐘。另亦需就他人報告進行一次評論。

3.期末書面報告一份:
期末書面報告需符合學術規格的寫作方式,字數在一萬字左右,切勿直接由電腦剪貼或抄襲他人著作。

評分方式:
1.出席並參與討論 30%
2.課堂口頭報告與評論 30%
3.期末書面報告 40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